笔记本电脑仍是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笔记本性能越来越强,从日常使用、商务办公到流畅游戏,总有智能手机无法替代电脑的功能。而对于优秀的电脑品牌选择有:联想、戴尔、惠普、苹果等。
虽然被称为夕阳产业,但一台笔记本仍是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笔记本性能越来越强,从日常使用、商务办公到流畅游戏,总有一款适合你。
联想
联想大概是国人最熟悉的中国品牌之一,也是国内关注度最高的笔记本品牌,从 1997 年开始就一直位居中国市场首位,2005 年收购 thinkpad 后直到 2016 年,联想都是全球第一 pc 品牌,占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约为 25%。
联想 thinkpad 和 lenovo 商标分别负责不同的产品线,thinkpad 是商务笔记本,产品线非常庞大,由高到低大致可分为 w/p 系列、x1 系列、x/t 系列、s 系列、e 系列。w/p 系列都是图形工作站,配备专业级显卡,性能高但厚重;x1 为轻薄商务旗舰,是现阶段最被认可的系列;x 系列和 t 系列定位近似,x 系列基本都是集显,而 t 系列多了入门独显;e 系列是专门为学生打造的性价比产品,精简了很多 thinkpad 上的功能,主要针对入门级市场。
从关注度而言,由于 thinkpad 除 e 系列外主流机型动辄上万元,受众面不大,联想在中国主推的也不是 thinkpad,而是小新系列。小新 pro 最高,小新 air 次之,小新数字系列则为入门机型,此外还有 yoga 系列,定位大致持平小新 pro,高于小新 air 和小新数字系列,yoga s 是传统笔记本,yoga c 是翻转二合一本。
小新系列一直偏重性价比,这恐怕也是联想出货量最高的系列,目前在售的不管是小新 pro、小新 air 还是 yoga,在市面上几乎都很难找到竞争对手,可以说联想小新目前并没有不能买的机器,全线基本都是明星机型,在同级机型中性价比堪称无敌。
这里尤其可以关注一下 yoga 14s 和小新 pro 14,这两款其实是同模具机型,只是 yoga 本身的定位就要高一些,所以小新 pro 14 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都略逊一筹,被认为是 yoga 14s 的降级版,这两者共同的问题都是接口太少,基本离不开扩展坞。
yoga 14s 2021 款分酷睿版和锐龙版,新款锐龙 r7-5800h 性能明显强于酷睿版的 i5-11300h,所以锐龙版价位稍高。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主打性能释放和 2.8k 高分高刷屏,区别在于酷睿版支持雷电 4 接口,两者都是高端轻薄办公本首选之一,有性能需求的,可以选独显版小新 pro 16。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由于 yoga 14s 这块 2.8k 90hz 屏幕在笔记本上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处理器和显卡都是新的,所以软件适配显示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用户反映酷睿版有些软件会闪退,可以尝试更新软件最新版本或升级驱动、bios 解决,如果还是不行,可联系售后反映问题并静待官方解决。
小尺寸机型则有小新 pro 13 和 yoga 13s,小新 pro 13 是经典款,屏占比 90%左右,2k 级 100%srgb 色域的镜面屏素质相当不错,散热靠谱,性能释放出色,只是接口同样不多,酷睿版和锐龙版都只是 2 个全功能 type-c 和一个标准 usb-a 口,勉强够用,酷睿版主要是多了 mx450 独显,玩网游时画质可以稍微调高些,但性能并没有质的飞跃,本质上仍只是一台轻薄办公本。
yoga 13s 则是联想新机型,主打高颜值、轻量机身、极致便携,分为标准版和更高的 carbon 版,都是酷睿 11 代平台,标准版为金属机身,自重 1.2 公斤左右,cpu 功率可到 25w,性能会略好些,而 carbon 版为碳纤维 a 面 镁铝合金,机身重量不到 1 公斤,但 cpu 功率只有 15w 级别。
小新 air 系列则有小新 air 14/15,尤其推荐其中的锐龙版,基本都在 4000-5000 元级,不过要提醒的是,虽然锐龙版已经升级了处理器,但新的 r5 5500u 和 r7 5700u 就是上代 r5 4600u 和 r7 4800u 的马甲,性能几乎没有差别,挑便宜的买就可以,而酷睿版则是多了 mx450 独显和雷电 4,本身亮点还是不少的,普通应用也用不出区别,但如果需要用轻薄本跑 avx、剪辑视频、用雷电外接四个显示器,那基本只能选酷睿版。
戴尔
戴尔是全球知名的 pc 厂商之一,一直稳站全球笔记本市场前三位置,是美国商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消费者市场最重要的个人计算机供应商。
戴尔非游戏笔记本产品线主要有商用和家用两大块,商用包括 precision 工作站、latitude 高端商用本以及成就 vostro 系列入门商务本,各方面相比家用系列都没有太大优势,市场表现一般,逐渐边缘化。
当前戴尔主推的还是家用的 xps 系列和灵越 inspiron 系列。xps 以优良做工和轻薄机身为主要卖点,但也有高性能版本,顶配版 xps 15 硬件甚至可以比肩入门游戏本;灵越是主流家用型笔记本,性价比较高,适用范围广。
xps 轻薄笔记本一直被认为是最值得买的轻薄笔记本之一,又分为 xps 13 和 xps 15,其中 xps 13 仅在 2018 年就拿到 120 个国际奖项,xps 13 9380 也在 2019 ces 中一举获得产品创新大奖,外媒 techradar 也称其为“多年来一直是我们评测过的最佳笔记本电脑”。
从 2019 年开始,戴尔试图在型号上全系列统一(高端机型 7xxx,中端为 5xxx,入门 3xxx),所以 xps 型号一度变成了 xps13 7390/xps15 7590,但之后又改了回来,现在除 xps 13 9305/9310,其余均尚未更新,仍是 2020 款的 xps15 9500 和 xps17 9700,最明显的改变在于外观,全系真全面屏设计使得整机尺寸进一步缩小,100%srgb 16:10 屏幕,90%以上 p3 色域。
2021 款 xps13 分的非常细致:9310 就是 9300 的常规配置升级版,全系标配 16gb 内存,处理器换成了 11 代酷睿而已,又分为 9310 传统笔记本款和 9310 翻转二合一笔记本;xps13 9305 则更像是之前 xps13 7390 的配置升级款,和 9310 不是一个模具。
和之前一样,xps13 9310 更像是为了和 xps15/17 强行差异化,标配的 4k 屏并非大部分人刚需,本身的核显在大部分场景下也不能发挥这块 4k 屏的性能,1.4 万元起步价也着实不低,追求性价比的话更建议 1080p 版的 xps 13 9305,虽然外观略逊一筹,但要价只到 9310 一半左右。
xps15/17 目前都还是 2020 款,10 代酷睿平台,标配 1080p 级屏幕,gtx1650ti 独显,性能肯定比 xps 13 上一个台阶,此外这两者内存都可以扩展,即便是 8g 版(戴尔祖传 4 4 组合)升级一下内存,日常应用也够了,不过目前同样是 1.4 万元左右起步,作为一个旧平台来说显得不太划算,更建议等一等新款。
中端灵越系列虽然外观不如 xps,但也保留了 3 面窄边框,可以关注 7500/7501,这是 7590/7591 的升级版,灵越 7501 主要是换装了十代酷睿标压平台,触摸板面积增大,散热性能也有所改善,板载 8g 1 个内存扩展槽、双 ssd 插槽则是和上代一样,不过 usb 口被砍掉了一个,雷电 3 接口在 1650 显卡低配版中也被取消(1650ti 显卡版仍保留)。
至于戴尔 7500,其实隶属于成就系列,内部和灵越 7501 几乎一模一样,差距极小,只是 7501 机身颜色为深色,定位略高于灵越 7501,主要体现在做工和其他可见配置上(如外部接口)要略好于灵越 7500,两者基本可以视为同款机型。
惠普
在现今的主流笔记本品牌中,惠普成立时间最早,商用服务器长期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个人电脑也同样表现不俗,自 1980 年推出个人电脑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 pc 品牌商之一,2017 年度全球 pc 份额曾超越联想。
和联想一样,惠普笔记本产品线也是大而全,从高端到入门无所不包,而且同样分为商用和家用系列两大块。商用 pc 包括 zbook 工作站和主流级的 elitebook,家用/办公 pc(除游戏本)主要就是 spectre 幽灵、envy 薄锐系列以及主打性价比的星系列(pavilion)、战 66 系列,如果机型命名中带 x360 字样,如 spectre 13 x360,则表示这是一款翻转二合一笔记本。
spectre 幽灵和 envy 薄锐在惠普的产品线中定位相对较高,均主打轻薄便携,所以只有 13.3 英寸,spectre 惠普轻薄旗舰,尺寸厚度控制都比 envy 更胜一筹,曾在美国《消费者报告》12-13 英寸组别位居榜首,只是在中国不温不火,渠道较少,不太好买,而 envy 是主流超极本,机身为一体化铝合金,而且有独显版本可选,更主流一些。
envy 系列做工也属上乘,最新已更新到 11 代酷睿处理器,10 代版本也依然在售,外观变化不大,指纹识别及各类接口均设置在了侧面,比较方便,但板载内存不可升级,接口数量也偏少,可能需要配一个扩展坞,虽有独显可选,不过毕竟是定位轻薄便携本,并不适合游戏。
当然,如果预算有限,可以考虑战系列或者星系列,性价比相对突出,价位基本都在 4000-7000 元左右,各有侧重。星系列主打时尚外观,多色可选,战系列在配置上、性价比上都稍高一筹。
这里尤其推荐新的战 x 锐龙版,这算是战 66 的高阶版本,配置和外观都比战 66 至少高一档,实际上这属于惠普 elitebook 商用本系列,所以保留了许多商用本的特性,扩展性非常好:双内存插槽,接口也非常齐全,虽无网口和 sd 卡槽,但瑕不掩瑜,它依然是这个价位中不错的轻薄商务本。
入门级机型则首推战 66 系列,三代 amd 版配置仍不落后,但外观上比较逊色,更推荐战 66 四代,模具更新的同时保留了之前的优点,内部内存和硬盘可扩展,接口也非常齐全,不过战 66 四代酷睿版性能相比联想小新系列释放不算优秀,虽然有 mx450 独显,但基本只能用作商务办公本,更推荐新的战 66 四代锐龙高色域版,首发锐龙五代平台,4000 元上下的首发价格也非常有吸引力,实测高配 r7-5800u 性能并没比 r5-5600u 好多少,所以买基础款就行。
此外,惠普有一点不太好的地方在于,在行业普遍标配高色域屏幕的现在,惠普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依然有高色域和低色域之分,以至于规格特别多,整条产品线显得非常杂乱,如果本身对 pc 不是很了解,很容易买错,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区分,避免买错规格,此外就是 8gb 版机型一直都不是单条 8gb,而是祖传 4gb 4gb 组合,升级不便,建议一步到位上 16gb 内存高色域版。
苹果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苹果处于笔记本市场中的第二梯队,在全球 pc 市场份额约为 7%,排名第四,在第二梯队中处于领先位置,虽然苹果全球份额只是处于中游,却拿走了全球电脑行业超过一半的利润。
在美国《消费者报告》评测中,苹果 macbook 继续独占鳌头,全线产品都获得了推荐,macbook pro 15 和 macbook pro 16 更是包揽了 15-16 英寸组别的前两位。
苹果 macbook 最大优势就是出色的屏幕素质,一向是视频类/图片处理工作者的心头好,独有的 mac os 在本系统内的易用性和兼容性都非常不错,不过许多操作习惯都与 windows 系统大相径庭,一些软件与 windows 系统的互通兼容也成问题,对大部分游戏兼容不好,不适合游戏。
相比联想、惠普、戴尔大而全的产品线,苹果 macbook 走的是小而美路线,产品线简洁清晰,在取消了 macbook 12 后,现在只剩下了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macbook air 为基础入门机型,屏幕为 13.3 英寸,入门级配置,macbook air 2018 后外观和配置都进行了大升级,已经到了能用的程度,之后的 macbook air 2019/2020 也只是在 2018 版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硬件升级,最新款已经换装了 m1 芯片,但 macbook air 的问题是基础版硬盘太小,且不支持更换,基础款 256gb 存储也决定了它的主要用途就是在线影音娱乐、极轻度办公。
macbook pro 系列则是苹果的旗舰系列,按屏幕尺寸大小分为 macbook pro 13、macbook pro 15/16(macbook pro 15 已经慢慢退市)。新款 macbook pro 13 主要是把处理器换成了十代 i5(八代 i5 款依然在售),此外新增了 m1 芯片款,足以胜任一般的工作娱乐需求,2k 分辨率级高色域屏幕素质依然出色,总体来说是一款比较均衡的机型,缺点是无传统 usb 接口,需要扩展坞实现对 usb 设备的支持,麻烦的同时还增加了额外成本。
m1 芯片款 macbook pro/air 13 和此前的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处理器架构不同,m1 芯片为 amr 架构,本质上和手机/平板上的处理器无异,有别于传统 pc 上的 x86 架构处理器,长续航低功耗,上市初期存在兼容性问题,不过现在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各厂商跟进也比较迅速,该兼容的都已经兼容了,如果不确定日常用的软件是否兼容,可以到 is apple silicon ready、doesitarm 等网站去查一下。
macbook pro 15/16 都是苹果笔记本中主打性能的高端机型,这两者在扩展接口、屏幕 ppi 都一样,都已换装 9 代 i7/i9 标压处理器,标配 16gb 内存(16 英寸的内存主频高一些)、带独显(16 英寸的 5300m 独显还是要高一个档次),尤其适合视觉设计师、传媒工作者等对色彩要求比较高的人群。
macbook pro 15 已被 16 取代(可能还有库存),更建议买 macbook pro 16,一来屏幕增大主要是通过缩减边框实现,尺寸差异微乎其微,二是 macbook pro 15 256gb 起步的硬盘在目前差不多已是不可用级别,三则是 macbook pro 16 改善了部分细节,把饱受诟病的蝶式键盘换回了剪刀式,手感更好的同时不易积灰卡键。
lg
lg 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两家韩企之一,电视、空调和洗衣机等产品在业内的市场地位较高,尤其是电视,得益于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市占率,lg 在全球拥有接近一半的智能电视市场。
相对于 lg 其他产品线,lg 的笔记本存在感一直都比较微弱,和苹果一样走的是小而精的产品路线,但其笔记本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实力都不容小觑,技术实力相当了得,一直是轻薄化做得最好的笔记本电脑厂商之一。
尽管 lg 全球笔记本市场份额未进前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lg gram 在 14 英寸和 17 英寸两个组别中都拿到了冠军,lg gram 13 也名列第二,仅次于 macbook pro 13。
lg 只有一个 gram 系列,产品线可谓相当简洁,全系列均定位超薄便携,一直是轻薄笔记本的标杆。自 2017 年的 ces 上的 lg gram 14 将整机重量仅 0.97 千克开始,此后一直都是同尺寸全球最轻超极本之一,2021 款同样如此,14 英寸机型不到 1kg,17 英寸机型也不过 1.35kg,只相当于普通 13 英寸笔记本的重量。只是过于轻薄带来的问题就是机身质感不算出色,以至于不少人反映 2020 款将“把金属机身做得像塑料”,2021 款恐怕同样无法避免。
lg gram 2021 款取消了 13 和 15 英寸规格,新增了 16 英寸,也就是说这代有 14、16 和 17 英寸规格,新一代主要的升级点除配置常规更新外,屏幕也换成了窄边框,转轴进行了重新设计,加上了双雷电 4 接口,屏幕都是 16:10 比例,除 14 英寸还是 72wh 电池 1080p 屏幕外,其余两个规格都已经是 80wh 电池 2k 屏。
鉴于 lg gram 2021 规格比较统一,可以完全可以按照个人偏好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屏幕尺寸,需要提醒的是 2021 款和上代一样,板载内存无法自由升级,所以想要使用年限更长一些的话,还是更建议买 16gb 配置,如果仅仅是用于简单的文档处理或者网页浏览,8gb 也勉强堪用。
华为
华为推出笔记本距今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发展不可谓不快。根据德国调查机构 gfk 的数据,2019 年 3 月开始,华为笔记本在中国市占率就一路走高,5 月提高到 8.6%,算上本家荣耀的 5.3%,双品牌合计已经 13.9%,2020 年一季度更是上升至 16%,仅靠轻薄笔记本就已经进入了中国 pc 市场第一梯队。
华为笔记本产品线并不复杂,华为 matebook 和子品牌荣耀 magicbook 都是轻薄便携机型,matebook 一共也只有 3 个机型:定位最高的 matebook x pro、中端的 matebook 14/13 以及入门款 matebook d,前两者为 3∶2 屏,matebook d 则是 16∶9 屏。
科技媒体 the verge 曾称 matebook x pro 为“最好的笔记本”,最新一代已经来到了 matebook x pro 2021,相比上一代外观、接口配置配色几乎都毫无变化,只是小幅度的常规配置升级:cpu 升级为 11 代,高达 91%的屏占比目前依然是第一梯队。
单从硬件上来看,matebook x pro 2021 款更多改变还是在内部,由于新一代取消了独显,均热板能得做得更大更规整,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散热风扇,对这款主打高端商务的办公笔记本而言,这样的配置或许才更合理。
matebook 13/14 酷睿版也同步更新至 2021 款,也只是常规配置升级,和 matebook x pro 全线集显不同,这两款是搭配 mx 450 独显的,双雷电 3 升级到了雷电 4,支持 wi-fi 6 和蓝牙 5.1,散热升级为双鲨鱼鳍散热风扇,增加 vc 均热板,触控板也升级为了压力触控面板,集成 nfc,升级后和锐龙版差不多了。
新一代 matebook 13/14 锐龙版则估计在 2021 年中更新,现在在售的 2020 款锐龙版由于之前发布的更晚一些,内部早就进行了重新设计,主板体积缩小,省下的空间塞进更大的散热模组,所以 matebook 13/14 2020 锐龙版早就是双风扇双热管,搭配华为独家的多屏协同功能,真正打通了 pc 和移动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对华为全家桶用户很有吸引力。
matebook 13/14 2020 锐龙版问题是只配了 2666 频率内存,对核显性能发挥影响较大,不过这两款机型本身只是轻薄办公本定位,基本不太可能用来玩游戏,所以这个问题实际影响还不算太大,更需要注意的是 matebook 13 只有一个 a 口和一个 c 口,c 口是充电口,如果平时有外接键鼠的习惯,就没有多余接口了,这个问题要么用扩展坞解决,要么最好选 matebook 14。
而随着低价位轻薄本的在市场上的消亡,子品牌荣耀也慢慢失去了性价比,新版 magicbook pro 价位已经上升到 5000 元以上档位,荣耀 magicbook 14/15 新款换上了高色域屏幕,但价位同样已经不低,原则上已经不太推荐。
微软
微软旗下大部分都是 13 英寸左右的小屏机型,以 surface 系列二合一笔记本为主,主打超薄便携,全系列都支持十点屏幕触控,是二合一平板/笔记本的行业标杆。
不过当前笔记本轻薄化做得越来越好,微软 surface 的优势不再像之前那样突出,而散热、性能较差的缺点却逐渐暴露,再加上整体定价偏高,目前微软 surface 硬件市场接受度并不算高,surface 的销量也持续走低,只占其全年营收的 10%左右。
surface 系列包含三条不同的路线,surface pro 强调平板形态模式,键盘需要额外购买,所以一般会将之归在平板类别中,surface laptop 是传统笔记本电脑,而 surface book 介于两者中间,强调多场景使用,键盘是标配,且可拆卸。
surface book 当前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外观没什么变化,常规的例行升级,处理器升级为 10nm 十代酷睿,在今年锐龙四代爆发的环境下,酷睿平台是很尴尬的。和上一代不同的是,这代 13.5/15 英寸规格都加上了独立显卡,尤其是高配的 15 英寸版,rtx 30000 系列显卡很明显是冲着设计工程的专业领域用户去的。但是上一代当平板使用时续航就只有 3 小时左右,这代全系加上独立显卡后恐怕还会进一步降低
更加轻薄的 surface laptop 2 是一台传统笔记本,键盘不可拆卸,1.25kg 自重和 14.5mm 厚度都已足够出色,相比上一代外观几乎没有变化,只是新增了两种颜色而已,屏幕素质也很优秀,松下面板,覆盖 96.4%srgb 色域,只要要求不是特别高,用于图片处理也是可以的。只是 surface laptop 作为一台 13.5 英寸的传统笔记本,接口仅有 1 个 usb3.0 和一个 minidp,扩展性严重不足,散热也很一般,i7 版高负载下有点压不住,所以更建议选 i5 版本。
至于 surface go 2,边框相比上代明显缩窄,但性能还是老样子,m3-8100y 处理器相比上代的 pentium 4415y 提升比较大,不过依然只是上网本级别,本身微软对它的定位也更偏平板,相比正经的微软平板 surface pro 7,surface go 2 值得称道的恐怕只有价格,只需要 3000 元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从美国《消费者报告》(cr)在 2017 年中对 90000 台笔记本/平板的调查数据来看,surface 可靠性表现最差,两年内故障率高达 25%,cr 为此撤下了所有 surface 产品推荐,不过目前 cr 已经重新恢复了对 surface 系列的推荐,虽然未知状况是否改善,但二合一笔记本较传统笔记本更精密是事实,自行维护基本不可能,这确实是一件不得不考虑的事。
宏碁
宏碁一直都是性价比较高的品牌,在国内的关注度也颇高,其 pc 业务在顶峰时曾达到全球第四,虽然这几年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有所滑落,但仍然是笔记本市场中一股不小的力量。
宏碁和神舟的市场策略比较接近,都是性价比较突出的品牌之一,其游戏本子品牌掠夺者在海外认可度颇高,轻薄便携笔记本蜂鸟 swift 系列也一直是轻薄本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标杆产品之一,机身尺寸控制丝毫不逊色于 lg gram。
在轻薄本产品线中,宏碁以 13-14 英寸机型为主,当前“最香”的恐怕还是新机非凡系列以及宏碁 sf313 新蜂鸟系列,其中新蜂鸟系列从配置和定位来看,各方面和华为 matebook 13 2020 款非常相似,都是 3:2 比例的 13.5 英寸 2k 屏幕,内存、定价也都差不多,只是 matebook 13 全线标配独显,这对部分人来说其实是个缺点,而新蜂鸟均为集显,刚好可以填补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而另一款非凡 s3x 其实就是原本的蜂鸟系列,型号为 sf314,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现在新近发布的 11 代酷睿 mx450 独显机型价格普遍在 5000 元以上(如惠普战 66 四代),而同样是这个配置的宏碁非凡 s3x 首发只在 4500 元级别,而且少见的在这个价位急性上配置了 lpddr4x 4266mhz 高频内存,能更好发挥处理器性能,实测性能释放不错,单烤能到 30w。
此外, 非凡 s3x 还是一款比较特别的机型,11 代酷睿核显在高配内存加持下已经差不多赶上 mx350,但非凡 s3x 还是额外搭载了另一款 intel 独显,无需占用内存,虽然这块 intel iris xe max 独立显卡还是试水作品,驱动有待优化,但未来可期,完全可以一试。
华硕
尽管目前的华硕除 rog 外的 pc 业务已非巅峰时期,但依然拥有较强的实力,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前 4,在美国《消费者报告》评测结果中,华硕 zenbook s ux392 在 14 英寸级别中位列前二,仅次于 lg gram,但这款机型并不在中国大陆市场售卖。
华硕顶级游戏本 rog 已经独立成一个子品牌,而主品牌 asus 的主流游戏本飞行堡垒系列以及影音本顽石系列都不太推荐,因此主推移动办公的灵耀 ux/u/s 系列,ux/u 系列都属于高端机型,s 系列低一档,此外还有主打个性化和性价比的互联网品牌 a 豆(adol),与惠普星系列非常相似,面向 95 后、00 后等年轻客户群体。
华硕今年高端灵耀 x2 duo(ux 4000)、灵耀 14(u4700)从配置上看都还可以,尤其是灵耀 x2 duo 非常有意思,它是双屏设计,在 c 面键盘位还有一块副屏,这种设计一般比较适合设计、视频剪辑类工作,而这类工作往往需要强大的处理器、大内存和显卡性能,偏偏灵耀 x2 duo 本身只是低压 cpu mx 独显,性能释放也比较一般,单烤下处理器只能维持在 15w(小新 air14 为 28w),可以说比较尴尬了。
相比之下,灵耀 14 或许会更合适,这款机型又分为酷睿版和锐龙版,除处理器外,酷睿版多了 2 个全功能雷电口(锐龙版为普通 usb-c 口),因此酷睿版售价相比锐龙版高 1500 元左右,如果雷电口非刚需的话,在当前形势下锐龙版无疑性价比会更高。
a 豆系列是主打外观的机型,机身配色异常丰富,尺寸和重量也控制得不错,2020 款在屏幕边框控制上反而不如旧款,14 英寸还是低色域屏,13 英寸倒是已经换上了高色域,只是价格也一点都不便宜,相比联想一系列高性价比机型竞争力明显不太足。
小米
小米进入笔记本行业几乎和华为是同一时期,时间虽然不长,初期发展得也还不错,一度在轻薄笔记本市场占据近 15%份额,但进入 2019 年后势头大不如前,已经被华为甩在了后头。
小米目前共有轻薄便携的小米笔记本 air 系列(又分为 12.5 英寸和 13.3 英寸两个机型)、主流全能本小米笔记本 pro 和小米游戏笔记本,都是 72% ntsc 的高色域屏幕,此外还有小米 ruby 以及新推出的红米笔记本。
不过小米 air 12.5 全线都只标配 4gb 内存,即便是轻办公机型,这样的配置也是不太够的,体验不会好,而小米 ruby 的屏幕是其最大缺点,非窄边框设计,低亮度下低频 pwm 调光,且调光频率只有 60hz,即便是在低频 pwm 调光机型中也是最低一档,都不建议购买。
小米笔记本 pro 性能不错,而且屏幕并非低频 pwm 调光,上市之初是 5000 元档位中唯一采用高色域屏和两个 m.2 接口的机型,拥有极高性价比,但最新一代 2020 款只是小幅度硬件升级,基本能胜任办公娱乐、轻度游戏的需求,当前已经完全丧失了性价比。
应该说,小米笔记本现在全线都没有特别好的机器,只能看看子品牌红米,比如之前的 redmibook 16 锐龙版,全金属机身,弥补了大屏笔记本的空缺,建议买 r5 16gb 内存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台机内存频率只有 2666(apu 核显严重依赖内存频率),电池偏小,标配 ssd 也只是 sata。
此外就是新出的 redmibook pro 14/15 可以关注一下,这两款都是 11 代酷睿平台,两者区别除了屏幕尺寸外,处理器平台也有所差异,虽然都是 11 代酷睿,但 pro 14 是低压平台,而 pro 15 则是标压平台,不过独显版价位都在 5000 元以上,不算便宜。